首页>>企业文库>>以管理信息化塑造企业竞争力  

以管理信息化塑造企业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企业界掀起了管理信息化热潮。一方面,内联网、外联网、电子商务等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经营手段,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日益紧密。这使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出现了重大创新,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虚拟组织等新的概念和组织形态不断出现,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企业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转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今天,信息化是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明天,信息化将成为基本的竞争工具。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

  管理信息化的层次

  管理信息化包含不同的层次。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好实施信息化的项目,使管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第一个层次是局部开发利用(单部门应用)

  在一个或几个部门进行管理信息化应用,彼此之间独自运行,不发生关系,其作用主要是实现部门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如在财务部门实施电算化,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规范性;建立销售管理系统,以加强对销售量、货款回收等数据的掌握;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内部集成

  在企业内部建立跨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不同部门间在网络系统上的互联和业务流程上的配合。如建立横跨采购、库存、生产、财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通过这些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流程对接,使部门之间衔接得更加紧密,实现企业内部的无缝化,提高运行效率。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流程重新设计

  检讨当前流程的缺陷并借助信息技术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造,包括企业的任务设计、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等与流程相关的领域都要重新构造,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再造来创造全新的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建立新的优势并超越竞争对手。

  第四个层次是商业网络重新设计

  这时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延伸到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其他中间机构,对企业商业网络众多参与者之间的交换方式和特性进行重新设计,以取得不仅是单个企业而且是跨组织系统的重大变革,进而获取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信息化现已跨过企业内部集成阶段,处在以信息技术促进业务流程和商业网络重新设计的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基本上还是空白,大中型企业大多数处在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先进企业做到了内部集成。从总体上说,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应用面小,层次不深,对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

  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开始加速发展。管理信息化对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企业在实施中要汲取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教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管理信息化要与企业成长阶段相适应

  研究表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采用的管理信息化方法是不同的。企业在实施管理信息化以前,应根据自身的既有基础和管理水平,首先确定需要在多大范围、在哪个层次上搞信息化,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千万不能贪多求新,盲目追求所谓的系统先进性。否则,不但发挥不了信息化的作用,还有可能给企业运行带来混乱。

  选准关键因素作为切入点

  现阶段实施管理信息化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选择恰当的领域作为切入点,以求得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所谓关键因素,是指一个或几个特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取得满意成果,将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从分析关键因素入手寻找切入点,是实施管理信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与管理改革和业务流程改造相结合

  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不是管理信息系统如何构建,而在于如何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的变革和创新,因此,应注重吸收先进管理软件背后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企业在实施管理信息化时,不能简单地把现有的流程搬到网上,而应注意结合管理改革,以信息技术来创造新的业务流程。

  领导层支持和管理层参与必不可少

  如果企业领导者对信息技术缺乏认识,或者仅仅将其看作事务性工作,而不能将管理信息化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就会给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带来很大困难。企业中间管理层的参与同样非常重要。积极吸收管理层的各种建设性意见,可以使软件建设从一开始就符合企业实际,与各部门业务管理紧密结合,使管理信息化取得更好的实效。

返回首页 返回文库首页
了解管理软件:ERP系统 CRM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进销存系统
版权所有©2001—2013 智邦国际 京ICP证 09024148